市民游客都爱的观澜亭,背后还有一段小秘密...

2021-01-04 11:00:09 浏览量:48 责任编辑:e23

趵突泉西侧有一观澜亭

想必大家都耳闻目睹过

640?wx_fmt=jpeg

金秋菊展时期的观澜亭


640?wx_fmt=jpeg

夜晚华灯初上的观澜亭

其实它的背后还有一段小秘密
老师儿,您知道吗~
... ...


观澜亭亭为四角攒尖单层方亭,坐西面东,朝向喷涌翻腾的趵突泉水。亭子三面临水,一面与驳岸相连,为游人提供了极好的亲水机会。


台上四根红漆木柱矗立,柱与梁枋间的雀替做成外形简洁的倒三角形,上雕花卉纹样,形式特殊。屋顶飞檐翼角,斗拱承托,四条脊上饰仙人走兽,正中宝珠作为收顶。


亭下原为木制美人靠栏杆,新中国成立后整修时改为青石栏杆,凭栏可俯察近观泉水腾涌。


640?wx_fmt=jpeg

640?wx_fmt=jpeg


观澜亭整体造型庄重大方,结构简单朴素,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个名亭。亭侧垂柳披拂,假山秀立。亭前水中立碑两通,一题“趵突泉”三字,为明朝嘉靖年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山东巡抚都御史胡缵宗书;一题“第一泉”,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题。旧时,亭前还曾有清代所立的“小游仙”“鸢飞鱼跃”“我爱其清”三块石碑。


观澜亭西有石碑一方,上书“观澜”两个大字,为明嘉靖十四年(1535) 山东左布*使张钦所书。


640?wx_fmt=jpeg


观澜亭的历史悠久,过去是一组建筑,今观澜亭其实是与古观澜亭相邻的一座景亭,并非古人所指的观澜亭。


趵突泉畔建亭的历史,最早源于北宋熙宁年间史学家刘诏修建的槛泉亭。明天顺五年(1461) 钦差大臣韦公、吴公来济南公干,于趵突泉南侧构亭(即今趵突泉南侧游廊处),虽名为“亭”,却是一处轩榭建筑,四面有矮墙,其北侧临水,建筑有石栏,东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,西侧有园门。


时任山东巡抚的贾诠取《孟子·尽心》“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”之意,为此亭取名“观澜”。 在明代,观澜亭一直是接待钦差、巡按以及高级官员聚会的首选场所。

清代,康熙皇帝、乾隆皇帝来济南观看趵突泉时都曾于观澜亭内歇息品茶。当年,观澜亭中悬挂有康熙皇帝在济南题写的御题匾额三块,分别是“激湍”“润物”“源清流洁"。


640?wx_fmt=jpeg


今观澜亭址原为明代对泉亭。明万历年间,山东巡抚李戴与巡按御史毛在同游趵突泉,毛在提到“左为通衢,往来杂沓,无所障蔽。而面当民居,举目苦无佳境”。李戴遂命人以“木屏障之”,并利用废寺余材在观澜亭的西北侧筑基竖亭与之相对,“周遭掩映,大为兹泉增胜”。


因李戴自号对泉,亭又是李戴所建,毛在便为此亭取名为“对泉”。此亭后被山洪冲毁,又多次重建。


清末,因明代张钦所书的“观澜” 碑在今观澜亭南侧(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移置于亭西)、古观澜亭西侧,人们逐渐将趵突泉西侧的这座亭指认为“观澜亭”,而将原观澜亭称为“四面厅”。


民国时期,泉西的观澜亭成为茶社及大鼓书场,又称为“白雪亭”,是当时趵突泉畔书场中最清雅的一处。

20世纪30年代中叶,因自来水厂在趵突泉南岸修建蓄水池,将泉池南侧的原观澜亭及其附属建筑拆除,仅余泉池西侧的亭子得以保留,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观澜亭。


640?wx_fmt=jpeg

链接https://91mf.tⅴ链接淫妻作乐羞羞网站链接链接链接